“清单式”帮扶让就业服务不断线

新闻热点 2025-09-14 18:02:34 9248

  “清单式”帮扶是清单式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再完善的重要起点

  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议题。最近,帮扶不断一些地方高校探索的让业馈贫之粮网“清单式”帮扶经验,折射出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转型方向,也为缓解毕业生就业焦虑提供了新思路。清单式

  “清单式”帮扶的帮扶不断直观意义,在于让就业服务延伸到离校之后,让业不断线、服务不打折扣。清单式由高校组织辅导员、帮扶不断企业顾问等组成专业团队,让业馈贫之粮网为毕业生进行点对点指导,服务从简历投递到面试、清单式入职都有跟踪与反馈。帮扶不断这种做法不再是让业以往“就业信息一发了之”“信息过载、指导不足”的状态,而是建立起类似“任务清单”的服务机制,确保每一名有需求的毕业生都能被纳入视野。这种转变的背后,是对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一种突破。“清单式”帮扶通过逐人建档、逐项落实,把服务对象具体化,把帮扶过程精细化,将“就业指导”转变为“就业陪伴”。

  从更长远的意义看,“清单式”帮扶不只是一种临时性救助措施,更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再完善的重要起点。高校主动延伸服务,把离校未就业学生纳入长期跟踪的范围,实际上是在重建教育责任的边界。就业服务不应止于校园,更应覆盖过渡期和融入职场的关键阶段。这一转变,也符合国家“离校不断线”的政策要求。

  当然,我们也要看到,“清单式”帮扶能否真正走向制度化和普及化,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。首先是资源问题。个性化、点对点的服务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,这对师资有限、管理重负的高校来说并非易事。其次是效果问题。清单化的管理容易落入“完成任务”的窠臼,如果仅仅是把服务形式量化,而没有在质量和实效上下功夫,反而可能增加形式主义。

  要让“清单式”帮扶真正发挥作用,还需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。其一,制度保障。政府应当为高校就业服务提供稳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,把“离校不断线”纳入高校办学考核的常规维度,避免其成为一时的“应景之作”。其二,服务协同。高校不能单打独斗,应更多对接地方人社部门、行业协会和企业资源,形成跨部门的协同帮扶链条。清单不只是学校内部的清单,而应是覆盖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多方的综合清单。其三,数字赋能。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手段,精准分析毕业生的学业背景、兴趣特质与就业趋势,提高服务效率与匹配度,同时避免简单化、标签化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“清单式”帮扶所反映的,其实是高校育人理念的延伸。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走到毕业那一刻,更在于帮助他们顺利走向社会,实现角色的平稳转换。就业服务的持续陪伴成为教育的“隐性责任”。这种“清单式”帮扶不仅能缓解就业焦虑,也能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社会信任感。

  “清单式”帮扶的意义远不止于短期内解决若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。它真正触及了就业服务的体制逻辑和教育理念的转型,折射出高校与政府在“促就业、稳就业”中的责任共担。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实践的深入,期待这种帮扶模式走向常态,取得更好的实践成果。

  (作者:张端鸿,系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)

[ 责编:邱晓琴 ]
本文地址:http://liaocheng.vastlyrics.com/news/312a62299065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社评/香港要做机器人研发应用的“引领者”

犁波踏浪淬炼救护本领

深度布局,香港写好“数字金融”大文章

“共建共育”打造教育基地矩阵

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2066 调升32个基点

友情链接